首页    |     本刊简介    |     征稿简则    |     征订启事    |     联系我们    |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欢迎您投稿!
 
   采编平台 /// 
 
    • 作者投稿  
    • 专家审稿  
    • 编辑办公  
 
   
 
   期刊论文 /// 
 
    • 全文浏览  
    • 论文检索  
    • 浏览排行  
 
   
 
   下载中心 /// 
 
    • 论文模板
    • 在研证明模板
    • 平台使用说明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报论文» 2020-5»  

不同路况对人体下肢肌肉特征参数的影响

刘 琪,苏子懿,张峻霞

摘 要:提高医疗康复辅具的智能化水平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运动步态及肢体运动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因此,有效地获取人体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步态信息并将其应用在智能动作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上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肌电信号能够很好地反映人体在运动时的肌肉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本文针对不同路况下人体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通过比较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群的特征参数,得出人体下肢存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结论,且不同路况下的这种差别是不同的.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分析不同路况下行走时人体下肢4 组主要肌肉群(股内侧肌(VMO)、胫骨前肌(TIB)、半腱肌(SEM)和腓肠内肌(MED))的特征参数变化,得知双下肢的肌肉特征参数随路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参数特点.本研究揭示了在不同路况下行走时人体下肢主要肌群的活动状态和变化特征,可为有行走功能障碍的患者及老年人的医疗诊断、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双足机器人/智能助行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论文下载:
  • 12.pdf
  •   浏览次数:
     
     

    版权所有:《天津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

    网站设计与维护:天津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津科备27-1号